English

满江长叹声

1999-1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近日读画家黄永厚教授作国画“雨欲退,云不放”,但见黑云蔽天,雨斜风狂,江海交织,惊涛万丈;透过这满纸的淋漓水墨,联想历史舞台的翻江倒海,烽火连天,旗鼓征帆,潮涨潮落,不禁令人倍感历史的苍凉。

“雨欲退,云不放”,这是明清之际释澹归作《满江红·大风泊黄巢矶下》中的名句。全词是:“激浪输风,偏绝分乘风破浪。滩声战冰霜竞冷,雷霆失壮。鹿角狼头休地险,龙蟠虎踞无天相。问何人唤汝作黄巢?真还谤。雨欲退,云不放。海欲进,江不让。早堆一笑,万机俱丧。老去已忘行止计,病来算安危帐。是铁衣著尽著僧衣,堪相傍。”全词壮怀激烈,气魄雄浑,回首历史的无情、无奈,唯有仰天长叹而已。这是三百多年前那一页兴亡史的写照,也是作者慷慨悲壮生涯的缩影。

黄巢矶不知在何处?查地名大词典、《嘉庆一统志》之类工具书,皆未得。料想当是长江某处的矶名,释澹归舟行至此,突遇大风,遂泊矶下,触景生情,乃有此篇。一位出家的和尚,怎会有此等襟怀?这只能从他的经历中去找答案。

释澹归俗姓金,名堡,字卫公,又字道隐。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(1614),卒于清康熙十九年(1680)。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二十七岁时中进士,后出任临清知州,“发奸猾,安抚流离”,深受百姓拥戴。他在临清任上,最为百姓称道的是做了二件大事。其一是,临清的豪强大族,与响马、盗贼合流,聚众数万。金堡一身是胆,仅乘一顶小轿,与几个胥吏,抵“其垒,慷慨为陈大义,盗魁感泣”,金堡安慰再三,“解散归农”,使地方转危为安。其二是,崇祯十五年,拥兵自重、横行不法的明军刘泽清部驻临清时,“渔猎百姓”,金堡提出抗议,并针锋相对地逮捕刘泽清的前哨。刘泽清大怒,欲攻城,金堡毫不畏惧,尽散胥吏,一人独坐公堂,刘泽清终不敢动。后又单枪匹马赴僧舍,与刘泽清谈判,化解了这场危机。支持金堡的军民闻之“皆大欢呼,声震数十里”。但是,金堡也因此受到了上司巨大的压力,被迫辞职,“移疾归里”。临清民众“哀号送之,数百里不绝。”

不久,李自成进京,明朝灭亡。清兵入关后,明代的一些宗室逃到南方,建立起小朝廷抗清,史称南明。金堡先在家乡参加抗清活动,后又投奔绍兴的鲁王政权,见不成气候,便参预福建的隆武政权,却遭到兵权在握、并不想抗清的郑芝龙的排挤、迫害,他的抗清主张化为泡影。隆武小朝廷垮台后,他又辗转至桂林,参加永历政权的抗清复明大业。但是,永历政权与弘光、隆武等南明小朝廷一样,走到哪儿,便将亡明政权的腐败、内哄带到哪儿,在一方残山剩水间争权、夺利,残民以逞。近代词曲泰斗吴梅曾作《仙吕桂枝香·过明故宫》谓:“南都经始,北兵飞至。问当初祝发皇孙,有多少传闻遗事?更弘光半年,更弘光半年,春灯燕子,金盆狗矢,不多时,野草迷丹阙,秋槐发别枝。”“江山如纸,宫门如市,小朝廷病入膏肓,经不起群雌狂噬……”这是弘光政权的缩影,其实,又何尝不是永历政权的写照?吴党、楚党,势如水火。金堡厕身楚党,越陷越深。他又反对与大顺、大西农民军联合,反对孙可望封秦王,成了无谓的出头椽子。因此,尽管他一心抗清,企图挽狂澜于既倒,却被捕,遭到锦衣卫的严刑拷打,后虽经瞿式耜连上七疏营救,保住性命,却成了残废。桂林失陷,瞿式耜牺牲后,金堡深感南明抗清运动已是“流水落花春去也”,明朝的天已塌,再无回天之力,便绝意世事,削发为僧,“世所称澹归大师者是也”。这里应当提及,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,兵败后,自杀于泰山下的虎狼谷,但到了宋代,便有人编造故事,说他“遁免后祝发为浮屠”,还居然“有诗云:三十年前草上飞,铁衣着尽着僧衣。天津桥上无人问,独倚危阑看落晖。”(赵与时:《宾退录》)这自然是无中生有。释澹归未必不知此诗之伪,他的“老去已忘行止计,病来莫算安危帐。是铁衣著尽著僧衣,堪相傍。”不过是借此诗句,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而已。“雨欲退,云不放。海欲进,江不让。”联系明清之际的兴亡史、释澹归曲折坎坷的人生,他此时此地吟哦《满江红》的心情,恐怕只有“隔江和泪听,满江长叹声”,或许能形容于万一了。望长空,看世事,什么时候才能雨欲退,云即放,海欲进,江就让呢?真乃惆怅何之!

史学家、思想家王夫之在《永历实录》卷二十一《金堡列传》结尾,高度评价“堡文笔宕远深诣,诗刻高举,独立古今间,成一家言。”读了这首《满江红》,可见王夫之对金堡的赞扬,决非虚誉。他的诗,编入《编行堂集》,凡四卷,文十二卷。据清人叶廷《鸥陂渔话》记载,乾隆四十年(1755)被清官李璜告发,致使释澹归生前住的丹霞寺被焚,寺僧死者五百余人,《编行堂集》和金堡的其它著作《岭海焚余》等,均被付之一炬。而此时距释澹归圆寂已整整九十五年。乾隆四十四年,乾隆帝谕令凡金堡诗文“概从芟节”,“以杜谬妄”,金堡著作亦顿成残废矣。“雨欲退,云不放,海欲进,江不让”,竟至于斯,呜乎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